科普

新春珠宝特辑:珍珠的耀世之光

最左边顺时针起:珍珠和钻石圈形耳环 Mateo; 珍珠和钻石戒指 State Property; 珍珠耳骨环 Mizuki; 珍珠长耳坠 Sophie Bille Brahe; 珍珠项链 Marlo Laz

走进珍珠的前世今生,领略传世珍宝的摩登重生。

珠宝、腕表

说起历史上对珍珠特别着迷的女性,你可能会想到知名影星 Elizabeth Taylor,她曾经拥有(而且险些失去)那枚500年历史的 La Peregrina 大颗珍珠坠饰。传奇的 Gabrielle Chanel 曾经扬言,每一个时尚女性都应该拥有“成堆成堆的珍珠”,但这两位远比不上拥有上亿件珠宝首饰的慈禧太后。

如果回顾20世纪初的慈禧画像,你会看到她从头到脚都点缀着华丽珍珠:旗头上摇摆的珠串流苏、肩膀上披挂的珍珠斗篷,就连脚上踩的花盆底也都镶满了珠子。据说慈禧太后下葬时也穿戴着上千颗珍珠,嘴里还含着一大颗夜明珠,目的就是保持尸身不腐坏。

说起中国的传统珠宝,大家总会首先想到玉,但珍珠其实也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,珍贵程度甚至超过黄金。根据《尚书》中的文字记载, 公元前2300年珍珠就已经作为礼品赠送了,这也是历史上对珍珠最早的文字记录。清代乾隆年间甚至出现了金嵌珍珠天球仪;公元300年西晋诗人傅玄的《短歌行》中,写出了“昔君视我,如掌中珠”,令“掌上明珠”(形容疼爱有加的孩子)这一说法流传至今。

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也有对魔幻珍珠的描写。比如龙或者蛇口里吐珠的说法,也有珍珠集日月精华、由水幻化,可用作护身符的说法。从古至今,身份高贵的女士都会用成串成串的珍珠来彰显地位,也会将其碾成粉末食用,起到美容、保健、甚至延年益寿的作用。在中国的某些地区珍珠甚至是支柱产业,比如被称为“南珠之乡”的合浦县,这里的人们300多年来一直都喜欢用“珠”字来给孩子起名字。

为了延续古老传统,我国早在公元11世纪就已经发展出了珍珠养殖技术(几个世纪后的1890年代,日本创业家御木本幸吉将珍珠养殖技术进一步完善)。在1734年的一则记载中,有一种用“安静祥和”的方法来孵化贻贝的描述,采用人参、草药和蜂蜜滋养出漂亮的珍珠。或许这种方法真的奏效吧,那颗世界最大的天然淡水珍珠“Sleeping Lion”(睡狮),也就是俄国女皇 Catherine the Great 曾经拥有过的收藏,相传就是这一时期在中国养殖而来的。

如今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珍珠养殖国(占全世界淡水珍珠产量的95%)。很多高级珠宝设计师都为珍珠的悠久历史和天然美感而着迷,想用一双巧手赋予其现代的魅力。Jesse Marlo Lazowski 就是其中之一,她创立的品牌 Marlo Laz 采用中国的淡水珍珠制成了14K 黄金项链,多颗珍珠环绕在脖颈间,令皮肤也更显“珠圆玉润”。Sophie Bille Brahe 打造的 Opera 珍珠耳环无疑也是高雅的典范,双链的独特构造几乎垂到了肩膀。还有 State Property 的绝美创意,开口式的戒指一端镶嵌着一颗点缀着闪耀小钻的南洋珍珠。在新春佳节,何不让这些寓意着好运、长寿、成功的现代珍珠设计与你一同庆贺,在未来的时光洗练中,它们也一定会成为你无悔的收藏。